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3篇
  免费   1724篇
  国内免费   1649篇
测绘学   29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7784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01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深层地热能是指深度大于3 000 m的地热能。我国深层地热能资源丰富,但是开采条件怎么样呢?本文基于地热地质学原理,结合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提出一种对深层地热能开采条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各单一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赋值,继而采用模糊数学定量计算和评估深层地热能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该方法考虑了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增强地热系统(EGS)的环境安全问题,即传统的“刚性造储”可能带来的诱发地震等不利于地热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倡导“柔性造储”和广义EGS理念,强调储层属性和地物理场的整合,针对我国地热能分布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地壳总体上活动性强、地应力高、地震频发等构造型地热特点,是对以往评价方法的补充和拓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专家知识,发挥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估作用,给出的量化结果易于对比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本文基于新的评估方法,利用现有的深部地热研究及勘探成果,评估了中国大陆地区九个区域深层地热能开发的难易程度,评价区包括西藏南北地堑系、云南西部火山型地热区、青海东部共和盆地以及东北、华北等。从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深层地热能开采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甘肃迭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涵盖3大类7类13亚类,尤以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峡谷及冰川地貌等资源最为典型。区内数量繁多且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对中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沉积地层演化与区域构造—气候耦合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的灵敏反映与记录者。提出了以政府引导与规范管理、协调统一与科学规划及品牌宣传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可为政府对迭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规划、发展、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为开发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质钻探深孔或水平孔失返性漏失时钻具磨损及钻进效率低的问题,以白油、钠基稠化剂与粘结性材料等为原料,采用一步法研制了一种高效钻杆润滑脂,并在川藏铁路昌都段定测勘察水平孔现场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有力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大位移水平孔施工。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润滑脂具有耐低温(-16 ℃)、易涂抹、良好的粘附性与润滑性以及高性价比特点,能长时间保护钻具,而且其润滑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4.
焦家断裂蚀变带是胶东地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该断裂带控制的矿床是创立“焦家式”金矿理论的重要实例基础。目前,焦家断裂带累计探明Au资源储量超过1200 t,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展现了深部重要的勘查和研究价值。焦家断裂带控制的矿体主要赋存在主断面下盘,断裂带发育于花岗岩中时,上盘发育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下盘发育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钾化花岗岩,蚀变类型在主断面两侧呈现对称分布特征。但是在岩性特征、结构构造、蚀变强度、化学成分等方面差异明显,表现出非镜像对称特征。上盘蚀变岩厚度大于下盘,下盘花岗岩的构造破碎程度比上盘花岗岩更严重;断裂带上盘黄铁矿含量低、一般无矿化显示,下盘黄铁矿含量高,出现金矿化;断裂带上盘的中生代花岗岩中韧性变形不发育,以脆性破裂为主,下盘发育明显的韧性变形;断裂带上下盘不同蚀变带的成矿元素Au,矿化剂元素S,成矿伴生元素Ag、Pb、Zn,亲石分散元素Ba、Sr以及主量元素Na2O、MgO含量具有差异性,指示焦家断裂带主断裂面两盘经历了不同的成矿作用过程,下盘花岗岩的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依据焦家断裂带不同蚀变带元素的非镜像对称性特征,可利用上、下盘花岗岩和构造蚀变带的地球化学标志识别矿体或者不同蚀变带的位置,对认识“焦家式”金矿床的成因机制、预测深部成矿前景、指导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顶山矿区位于广安华蓥市城区东南约5km处。长期的采矿活动,导致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华蓥山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区内主要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通过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土地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治理,河道综合整治、道路修复、生态保育、产业提升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华蓥山地区生态环境全面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提高环境承载力,实现区内"山青、水秀、林美、田良"的目标。并对区内的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提出将高顶山矿区建设成具有科普和教育价值的旅游景观目的地;利用矿区独具特色工业人文景观和别致的自然景观,将高顶山矿区建设成集"科普、休闲、康养、户外、探秘"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矿山公园,推动矿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尽管南海已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多种成因模型,包括挤出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古南海俯冲拖曳模型等,但因其所处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构造环境经历了复杂的改造,所有成因模式均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从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入手,结合南海实测数据,提出南海形成的弧后扩张—左旋剪切模型。认为南海是古南海往北俯冲的弧后盆地,菲律宾海板块往北漂移形成的大规模左旋走滑是南海扩张的触发因素。印度—欧亚碰撞产生中南半岛挤出主要影响西南海盆扩张方向,使得扩张轴从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南海及邻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早白垩世开始澳大利亚板块往北漂移,新特提斯洋往北俯冲消亡,导致弧后扩张,形成古南海;2)晚白垩世末—始新世,古南海往北俯冲,导致弧后拉张形成陆缘裂谷;3)早渐新世,受菲律宾海板块西缘大型左旋走滑影响,在原有裂谷的基础上从东往西海底扩张,形成南海;4)渐新世末,受俯冲后撤的影响,扩张中心往南跃迁,同时受西缘断裂左旋活动的影响,扩张轴从近东西西逐步转为北东向;5)早中新世晚期,南沙地块—北巴拉望地块与卡加延脊碰撞,南海扩张停止。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地层水敏性强,钻探施工过程中极易水化、剥落,甚至垮塌。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扶余-长春岭矿区布置了8口油页岩地质调查井,岩矿心采取率、终孔直径和岩心直径、孔斜率等的要求均较高。通过采用S95+5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对钻孔结构、钻头选型、钻井液、钻进参数进行优化,成功地解决了油页岩地层护壁难问题,并且高质量地达到了工程质量要求。总结了油页岩地层绳索取心钻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The high‐precision δ60/58Ni values of twenty‐six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including igneous rocks, sedimentary rocks, stream sediments, soils and plants are reported. The δ60/58Ni values of all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double‐spike MC‐ICP‐MS (Nu Plasma III). Isotope standard solution (NIST SRM 986) and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BHVO‐2, BCR‐2, JP‐1, PCC‐1, etc.)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easurement bias and intermediate precision over a period of six month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ediate precision of Ni isotope determination was 0.05‰ (2s, n = 69) for spiked NIST SRM 986 and typically 0.06‰ for actual samples, and the δ60/58Ni NIST SRM 986 values we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Eighteen high‐precision Ni isotope ratios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first reported here, and their δ60/58Ni values varied from ?0.27‰ to 0.52‰, with a mean of 0.13 ± 0.34‰ (2s, n = 18). Additionally, SGR‐1b (0.56 ± 0.04‰, 2s), GSS‐1 (?0.27 ± 0.06‰, 2s), GSS‐7 (?0.11 ± 0.01‰, 2s), GSD‐10 (0.46 ± 0.06‰, 2s) and GSB‐12 (0.52 ± 0.06‰, 2s) could potentially serve as candidat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Ni isotope fractio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Ni isotopic compositions among different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19.
20.
Measurement of Ba isotope ratios of widely available reference materials is required for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data. Here, we present new Ba isotope data for thirty‐four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including silicates, carbonates, river/marine sediments and soils. These reference materials (RMs) cover a wide range of compositions, with Ba mass fractions ranging from 6.4 to 1900 µg g?1, SiO2 from 0.62% to 90.36% m/m and MgO from 0.08% to 41.03% m/m.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our data were assessed by the analyses of duplicate samples and USGS rock RMs. Bar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for all RM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within uncertainty. The variation of δ138/134Ba in these RMs was up to 0.7‰. The shale reference sample, affected by a high degree of chemical weathering, had the highest δ138/134Ba (0.37 ± 0.03‰), while the stream sediment obtained from a tributary draining carbonate rocks w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west δ138/134Ba (?0.30 ± 0.05‰). Geochemical RMs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high‐precision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Ba isotopic compositions for natural samples with similar matrices. Analyses of these RMs could provide universal comparability for Ba isotope data and enable assessment of accuracy for interlaboratory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